【概要】基于Pearson关系矩阵、Granger因果检验和重返分析,本文研究了1995-2004年中国信息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6个关键指标对生产量快速增长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RD总投放减少1%,总生产量将快速增长0.995%。
新产品RD经费投放每减少1%,能造就0.550%的新产品生产量,新产品研发投放只要一年就可以产生收益,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则最少必须3年才能产生收益。技术创新对信息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子为97.60%,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最主要的因素。与发达国家较为,RD强度和效率较低是产业竞争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提高创意环境,增大技术创新投放并提升创意效率,是构建中国信息技术制造业从“世界IT加工厂”向“世界IT创意领导者”改变,增进产业结构升级战略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信息技术产业 RD 生产率 竞争力 1 绪论 20世纪下半叶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经济快速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它对提升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了关键的起到。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实力的对决。根据对各国的测算,20世纪初技术创新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贡献只占到5%左右,20-30年代提升到大约15%,40-50年代下降到40%,70-80年代超过60%,90年代早已高达70%以上。
美国在1929-1978年的50年中,技术变革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贡献率为40%,对资源配置的贡献率为20%,对人均资本的贡献率为15%,对规模经济的贡献率为13%,对劳动者素质提升的贡献率为12%。在1950-1962年间,英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贡献率为63.9%,德国为81.9%,日本1952-1968年为65%,韩国1955-1970年为56.4%,香港1955-1970年为46.5%,中国1952-1982年为19% ,1979-1990年下降到30.3% ,1991-1995年超过40%。这解释技术创新早已沦为现代经济快速增长的最重要源泉,也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增进产业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于促成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很快发展。近30年来,信息技术制造业作为关联度和造就度极强的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变革。在美国和日本,韩国和台湾,信息技术产业已代替传统产业,出了国民经济中仅次于的支柱产业。现代信息产业已位居美国头号产业,以信息技术居多的科学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出口已占到出口总值的40%。
中国信息产业近10 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2%,大大低于其他产业,沦为国民经济的最重要产业。更加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不利于对传统产业的设备展开改建,增进了传统产业的结构变化,从而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总体来看,中国产业参予国际竞争的过程已渡河了早期的制造业代工的阶段,转入了以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结合驱动产业升级的新阶段。在创意理论中,技术创新主要是过程创意和产品创意,过程创意的目的在于提升生产率和减少单位生产量的投放。
相比较而言,产品创意更为重要。在产业层次,RD的大部分是用作新的、质量更高和性能更佳的产品创意而不是工艺创意。例如瑞典工业RD总量中,75%-90%用作产品创意,美国为68%,日本为36%。无论是何种创意,其最后影响必需反映在产品或服务上,才能对创意不予现实和精确地评价。
在本文研究中,技术创新的内容遵循了熊彼特创意理论的基本思想,技术创新展现出为企业或产业对现有技术有效地人组运用、建构和招揽各种新技术科学知识,向市场获取更佳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本文重点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信息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的贡献和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第二部分定义了技术创新的指标和自由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确认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快速增长的现代科学框架。
第三部分阐释了中国近十年来信息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快速增长的速度。第四部分检验了各种技术创新活动与信息技术制造业生产量绩效的相关性,重点分析了RD投放对产品和生产量快速增长的影响。
第五部分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信息技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现代科学结果表明以RD经费投放占到产业增加值的百分比取决于的RD投放强度是影响信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第六部分对技术创新增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展开了国际较为。
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2 指标体系与分析框架 中国对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参照了OECD的产业分类标准,确认了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为高新技术产业。
因此,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用品制造业界定为信息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用于投放和生产量二类指标展开分析。投放指标还包括RD经费投放和人力资源投放二种,经费投放分成RD总经费投放,RD内部经费投放,新产品研发投放,技术改造投放和技术引进投放五个指标。
技术创新的生产量指标也用于了五个指标。一是以新产品产值作为技术创新的实际生产量。
在我国的统计资料体系中,新产品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新产品所构建的收益,代表了所有技术创新投放要素或涉及要素的最后生产量。二是以出口交货值作为技术创新的比较生产量指标,它是取决于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该产业国际竞争力高低的指标。
三是以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潜在生产量指标。专利是创意的一种成果,代表了发明创造构建商业化的潜在机会。四是产业的总产值,取决于产业的生产能力。五是产品销售利润,回应产业取得收益的大小。
分析所使用的指标及其含义下表格1。现代科学分析应用于了Pearson关系矩阵检验了技术创新投放和生产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分辨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创建技术创新与产业快速增长和竞争力的回归方程,确认技术创新对新产品产值、产业的生产量快速增长和竞争力的影响程度。3 技术创新投放与快速增长绩效 3.1 中国的信息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信息制造业1995年RD总投放为30.2亿元,其中政府投放占到8.9%,企业投放占到80%。2004年总投放减少到428.47亿元,政府投放比例上升到2%,企业投放比例下降到87%。
10年RD总投放快速增长了14.1倍,增长速度远高于其它行业。其中,1995年政府投放信息技术产业的RD经费为2.78亿元,2004年减少到8.37亿元,减少3.1倍。企业投放从24.85亿元减少到317.17亿元,快速增长了12.76倍。
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产业的RD投放仍然以企业为主导,创意的动力主要来源企业从销售收入中的投放。数据来源:2002年高技术产业统计资料年鉴,北京,中国统计资料出版社,2003。2005年高技术产业统计资料年鉴,北京,中国统计资料出版社,2006 在产业的技术创新的包含中(闻表格3), 专门从事创意活动的机构数量从1995年的964个上升到2003年的537个,但2004年完全恢复到847个,正处于不稳定的变动状态。
但参予技术创新的总人数则大大减少,年均减少8千多人。专门从事技术创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也减少了5万多人。各种技术创新的经费投放比例变化非常明显,从1995年到1997年技术改造经费占到的比重仅次于,但是到了2004年比重大于,而新产品研发经费和内部经费从1995年的比重大于发展到了2004年所占到比重仅次于。
2004年,这两项投放占了全部经费的85%左右。技术创新投放在9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以技术改造和引入居多,而从2000年以来则显著移往到RD和新产品研发。
体现了我国信息技术制造业正在经历从技术引进和改建向自主创新变化。数据来源:2005年中国统计资料年鉴,北京,中国统计资料出版社,2006。
2002年高技术产业统计资料年鉴,北京,中国 统计资料出版社,2003。2005年高技术产业统计资料年鉴,北京,中国统计资料出版社,2006 3.2 信息技术制造业的生产量快速增长和经济绩效 1999年中国信息技术制造业总产值为2536亿元,产业附加值为636亿元,构建利税186亿元。
到2004年,总产值超过22699亿元,产业附加值为4592亿元,构建利税1031亿元。十年间,总产值快速增长了8.9倍,年均减少2000亿元,附加值快速增长了7.2倍,年均减少395.6亿元。利税快速增长了5.5倍,年均减少84.5亿元(闻表格4)。
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非常明显。占到中国经济生产量大约10%,早已沦为中国制造业中的最重要产业。而体现技术创新成果的新产品生产量,在1999年的产值为537亿元,占到整个产业生产量的20%,到2004年占到整个产业的生产量比重虽然只下降了5%。
但销售收入则从387亿元减少到5368亿元,快速增长了13.8倍,年均减少498.1亿元。构建利润从44亿元减少到382亿元,快速增长了8.7倍。由此较为,新产品的经济绩效显著高于整个产业。
中国信息技术制造业的出口份额也在渐渐提升,1995年信息技术制造业的出口交货值为931亿元,到2004年快速增长到14106亿元,10年间快速增长了15倍。出口份额也从1995年的38.2%快速增长到2004年的69.4%,我国高技术产业在进出口仍然经常出现逆差的情况下,但从2004年开始转变,第一次出口多达了进口,体现了我国信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强化。也是我国近几年了整个高技术产业科研投放不断加强,技术大大提升,自主创新的结果。以产业增加值/产业就业人数计算出来劳动生产率,自1995年以来,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始终保持较高的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低于制造业1.7个百分点,超过20.5%。
自1995年以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了2.5倍,电子计算机及办公用品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了1.8倍。2004年二个产业的生产率分别超过11.1万元/人和14.8万元/人,远高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也低于其他三个高技术产业(闻表格5)。
本文来源:IM电竞官网-www.westamericacasino.com